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17|回复: 10

[两湖一山] 丹景山石刻——张飞头像(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 13: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 IMGP79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3: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 IMGP79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3: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 IMGP80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3: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 IMGP8036.jpg
张飞的发髻,在头像下一农家小院门口。据当地人称是从头像上掉落下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3: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 IMGP8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15: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6 编辑 <br /><br />一座石像的坚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15: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7 编辑 <br /><br />应该好好保护这些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2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7 编辑 <br /><br />称他为张飞头像只是寄托老百姓对张飞的缅怀。
他实际是一尊摩崖佛像头,这个早有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4:57 编辑 <br /><br />

张飞营位于简阳武庙烂田村和团堡村之间,与双流县太平镇交界,属龙泉山脉,地处北纬30°24′,东经104°13′,海拔951.4米,山顶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险要,四周是岩,仅有一条小路上山,山顶地势平坦。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坐镇成都,蜀国猛将张飞率兵驻扎于此。龙泉山是成都的东方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此地人烟稀少,莽林荒野,从川东到成都唯有一条小路,即在张飞营脚下。张飞在山峰上安营扎寨,扼咽喉控东路之兵,保成都为锦城之屏障。

在张飞营东边,现耸立一块高4米,直径2米的青色巨石,青石背靠西北,面向东南。整块巨石,雕刻张飞头像,五官齐全,慈眉善目,耳长唇厚,脸上竟没有一根胡须,同我们今人心目中的张飞形象大相径庭。史书上大多记载的张飞是暴眼圆睁,络须满腮。张飞的官帽至今还很完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专门为头像做过测量和鉴定,称该石像建于唐代。唐代工匠为纪念“五虎上将”张飞凭一人之力喝断当阳桥、震慑万千敌军,而在张飞扎寨处专门修建的。历史上的张飞不独是一员武将,相传他能写诗,会画画,还是一位相当有名的书法家。

在张飞营山顶峰,青石雕刻张飞三兄弟的石像,穿着军人衣服。解放前,张飞山周围的农民,每逢农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为张飞三兄弟点灯。张飞营山上凸了个包出来,叫鹅公包,张飞在此修了一个高15米,宽40平方米的“望火楼”三层高,张飞用于观察山下的情况。

张飞营山下面,有一座山叫钱盘坡,传说张飞三兄弟打了胜仗后在此地分钱,这山上的钱盘许许多多,后人取名为钱盘坡。

张飞营山西北面,即武庙乡付夕坪村双河社与付夕社交界处,有一座山叫令牌山,山体挺拔犹如古代行军打仗用的令牌,故此得名。相传三国时期,张飞驻扎在张飞营一带,后撤军征讨东吴,为防止敌军讨伐蜀国都城成都,即留下几十人继续在此守卫,并在此山插了一面令牌,敌军一见即不敢进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1: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2008年3月27日,在考古博士罗开玉带领下,我馆业务人员来到了“张飞像”所在地,对传说中的故事和头像,进行了实地广泛的勘察和研究。
  行前,我们联系了简阳市文管所,袁所长因有要事不能前往,电话中他推荐当地一位县志办工作人员陪同我们。在这位工作人员的热心指引下,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行驶,再沿着一条不长的石砌阶梯,当地传言的“张飞像”兀立于我们眼前。“张飞像”位于龙泉山脉南端,背山而立,由整块山石雕凿而成。山壁属于川西地区常见的红砂原岩,硬度不高但比较干燥。因地处山脉尾端,是以说是山不如说是浅丘更恰当。石像是从山体上人工雕凿剥离出来的,距山壁呈3米左右的距离。但并非一尊完整的石雕像,无躯体、四肢,只有一颗硕大的头部。石像面部虽已残损剥蚀严重,但五官依然清晰可辨。现场测量,该石雕头像5米多高(而非报纸登载20米),侧面脸长3米,正面脸宽2.8米,耳高2.4米,耳宽约1米,头上发髻有5-7层不等。头顶中部有一圆形小洞,脸部左右两侧分布着数十个人工雕刻成的小洞,形状不一,或为方形,或为菱形,排列似有规律。
  遗憾的是,石雕头像不论是外形还是气质,我们都丝毫没有找到张飞的造型特征,反而是具有典型的佛像特点。是以当地人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说法,有的说它是大佛,有的认为它是三国时期张飞的雕像,众说纷纭。如果引用报上发现这石像的游客之语,则几乎众口一词称“乐山大佛”或“巨型佛雕”。何以如此?其实答案就在当地可以得到知。
  该石雕头像符合唐代佛像雕刻特征,眉宽眼大、鼻阔耳垂。发式为佛像螺髻,约有80个螺髻,大小不一,直径在10——15厘米左右。从现存的头像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的工匠雕刻手法细致,线条流畅。整个神态和造型给人一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感觉,与乐山大佛十分相似,只是不知何故仅仅完成了头部雕刻,判断它应是一尊未完成的弥勒佛。报纸上报道的村民所说的“张飞像石盔”,因风化严重,我们难以从外形上辨认为何物了。据当地群众反映,这件东西原本在石雕像的头上,是文革中被人推到落下,这正与现场看见石像头顶中部有一圆形小洞相吻合。此物应是装饰于头顶中部,或原本就是佛像的帽饰?因缺乏证据不敢妄断。由头像顶部的平整度和面部分布的孔洞我们推断,原本佛头四周搭建有阁楼用以保护头像不受风雨侵害,如乐山大佛一样,因年代久远毁于某朝了。此外,如果是唐朝人雕刻的张飞,那么他至少应该符合当时人心中的张飞形象,李商隐《骄儿诗》云:“或笑张飞胡, 或谑邓艾吃。”李诗中的张飞之“胡”,虽后人有多种解释,但是无论如何不会是慈眉善目的样子。断定此石雕像是佛像而非张飞像的最为直接的证据,是在石像右侧山壁上,我们看到一龛残缺的小坐佛。附近也还发现一些被毁坏的小佛龛,报纸上引述的当地村民话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里有不少佛雕,以前不晓得这是文物要保护,开山炸石、修水坝时就破坏了不少。”可见,头像所在区域当初应是一个以弥勒佛为主,旁边开凿若干佛龛相配的石窟。这正应了在唐代崇佛、拜佛的历史背景影响下,波及到剑南西川地区,由是佛教之风大兴,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摩崖造像群,如乐山大佛、巴中南龛石窟、千佛岩石窟等。该地的佛像石雕、石窟应该是此风气影响下的产物。
  回头来看张飞于三国时期的行踪。作为蜀汉一名猛将,张飞很早就跟随刘备,《三国志》关于张飞在成都的活动记载极少,只有一句“(张)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史实是益州平后,刘备“以(张)飞领巴西太守。”不久,刘备发动与曹操发生争夺汉中战役,张飞大败曹将张郃。之后刘备伐吴,张飞欲从阆中起兵,率人马与刘备相会于江州,惜在出兵前被部将杀害。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他与诸葛亮一起溯长江而上攻克成都后,很快就被委以重任北上,长期驻扎于阆中。分析当时的形式,刘备坐镇成都,关羽远在荆州独当一面。益州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来自东北方的张鲁和曹军。而阆中时称巴充,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之余脉,西倚剑门之臂腕,是巴蜀之要冲,川北之重镇。因此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于此。他也是刘备可以派出最强、最信任的人选。那么当地人传言张飞留守成都附近驻扎所谓“张飞营”保卫成都,史书并无此记载,当属于民间善意的附会和传说。
  至于说龙泉山脉上有张飞营,这个说法时代很晚,最早记载见于民国十六年(1927)的《简阳县志》。不过说它是张侯营,而非张飞营。“古张侯营:在龙泉驿东山上,地势险恶,民国九年驱滇之役,鏖战于此十许日,滇兵始退。”查张飞死后,被蜀汉朝廷追谥为“桓侯”,后人一般常用“桓侯”来指代张飞,如阆中张桓侯祠,而很少用“张侯”来指代他。奇怪的是,比民国县志更早的清代关于龙泉山脉古迹的记载,说的是山上有关索寨。《四川通志》曰“龙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长松山之左,绵亘数百里,达于仁井,其岭有关索寨。”这种说法还见于《大清一统志》及光绪年间编纂的《重修简州志》。龙泉山脉上有关索寨遗址,记载也限于有清一带,明代文献未有此记载。1996年出版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志》则认为张飞营与关索寨是同一个地方两种不同称呼,“蟠龙山,俗称‘较顶山’,今山泉铺背后约1公里处,大佛村境内……山前有张飞营寨遗址,又称‘关索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纠正了民间种种谬传,无疑是正确的。同一个地方在清代被附会为“关索寨”,在民国被附会为“张侯营”,但是都没有令人难忘的故事为之佐证,说明了这里掺杂了大量人们的主观随意性。其实,龙泉山在古代就是一处重要驿站。它地处沱江中游,东邻乐至、南接简阳、西连双流、仁寿、北倚成都,是成都向东、向南扩展辐射的重要交通驿站。同时也是拱卫成都的东南要地,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21年,“川军九师师长出龙泉驿,靖川军第三军刘成勋出柏合寺,第六路总司令邓锡侯出镇子场”,与滇军血战于这一带。清嘉庆年间的《四川通志》也指出了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分栋山,在州西七十里,李膺《益州记》:‘蜀人谓岭为栋,与大塔山相连。’《元和志》:‘北连秦陇,南入资泸,东北入静戎军,其于东川,即此为塞门也。’刘泾曰:‘自成都趋陵简必过分栋山,山周数百里,髙大险隘,以石次第为步。’。”这条道是成都向东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所重视,曾有哨所驻扎,加之民国时期,被附会成了张侯营。张飞营与张侯营仅一字之差,老百姓熟悉张飞,不熟悉张侯,将张侯说成张飞也顺理成章,此地被称为“张飞营”也就流传开来。辨析至此,问题也就澄清了。当地流传有关于张飞的故事,又有附会的张飞营,于是那尊弥勒佛因风化严重,干脆就叫成张飞像了。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认为神秘石像是一座弥勒佛像,而非张飞像。可当地村民却愿意将它称为“张飞像”,这除了与三国文化传播广,三国英雄人物深受老百姓喜欢有关之外,可能还有以下原因:
《三国志》对刘备、关羽、诸葛亮的相貌有一定描述。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关羽是“美须髯”,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唯独没有张飞相貌描述,现在学界对《三国演义》张飞相貌描写是后人杜撰的基本达成共识,历史上张飞到底长什么样?目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美男子,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刘禅,并先后当上了皇后。此头像卷发、慈眉善目等特征排除了他是刘备、孔明的可能,无胡子又排除了是关羽的可能。《三国志》相貌描写的空白留给了大众很多想象空间,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张飞在后人眼里逐渐演变为一名做事莽撞、性格直率、急躁的武将形象,深获老百姓喜爱、似乎比佛像更贴近民众欣赏心理。
  此次考察,我们明确了神秘头像非张飞像的事实。当地人愿意把它叫作“张飞像”,媒体也广泛宣传,显示出了民众对三国文化的喜爱。因此在考察这些遗迹时,我们应该着眼于还原历史史实,告诉大众历史真相,正确评估其历史和文物价值;此外还应深挖它自身的旅游价值,剖析这些遗迹产生的原因、公正评价它们在宣传三国文化的功效及客观重塑人文情怀的作用,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
  作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赴简阳考察小组(罗开玉、李兆成、梅铮铮、贺游、胡莉、张鸥、符丽平)。执笔者:梅铮铮、符丽平。纸媒文本见《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月6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