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10|回复: 9

[电 影] 2011年度大赏之十大海外佳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 2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0 编辑 <br /><br />    2011年缺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韩几乎无一例外。商业片中超级英雄超级不给力,艺术电影集体怀旧复古,却总是少了点上一年《社交网络》那样的锐气与大气。与往年相比,我们今年选择海外电影十佳时,更关注电影的现实意义,更推崇作品的艺术价值,更着意寻找电影背后隐现的时势变迁、文化脉搏,更希望从一年的电影中淘出可以被时光留下的经典。世界很大,电影很多,不变的则是我们对电影的热爱和梦想。
未命名.jpg

特别奖
《哈利·波特》系列:一代人的疤

   哈利额头上的那道伤疤再没有疼过,十九年了,一切都很好——当罗琳用这句话给绵延十年的“哈利·波特”系列盖棺定论时:一代人的童年结束了。好在电影比小说延时了四年,直到2011年夏季,我们才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魔法光景中恍悟,银幕上那个正太的残酷青春真的尘埃落定。
   八部电影,十年光阴,“哈利·波特”在新千年影史上篆刻下了一段时代的传奇,所标志的绝非仅仅是77亿美元的票房价值,华纳兄弟一呼百应的金字招牌。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同样也承载着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怀和一段满载陪伴记忆的岁月。 
   10年一觉魔法梦,那里有区别于麻瓜世界的千奇百怪和幻想不停,也有倒映着真实世界的亲情和爱情、牺牲和奉献、家族和仇恨、集权与民主。故事将英式推理气质、凯尔特异教氛围、与极权政治斗争隐喻融合一体,小巫师的成长历程,更是暗含着基督教式的“命定论”——被选择的“the chosen one”。霍格沃茨的日子奇幻却亲近,K书、考试、球赛、舞会、恋爱,偶尔需要打怪升级。如果没有“神秘人”,等到中年发福,卸了顶的哈利大叔和腆着肚子的罗恩大叔最开心的事,也就是去摄魂怪开的夜店去回忆那些年他们一起追的女孩罢了。
   究竟青春是什么?青春的本质就是一道伤疤。时间总要流逝的,变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变老了却没有故事。所以,我们和哈利·波特一样,都有一道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10
《点球成金》:被低估的人生 

   《点球成金》堪称是2011年棒球版的《社交网络》。自然,这主要是编剧大神阿伦·索尔金的功劳。影片冷静、沉稳、理性,完全没有一般体育电影那种热血励志的劲头,哪怕完全不懂棒球,你也能从中体会到迷人的况味。
   影片根据一本基于真实人物的小说改编而成,讲的是美国奥克兰一支棒球队总经理面临经济困难和人生窘境,决定采用经济学式的电脑分析数据来购买球员、管理球队的故事。《点球成金》摒弃了像体育电影《甜心先生》那样的励志俗套,无论故事、摄影、剪辑还是表演,都追求一种稳健清淡甚至有几分阴郁的独立风范,还多处借用新闻素材来增加电影的真实性。影片从头到尾甚至只描绘了一场棒球比赛!而其高潮部分更与体育无关:主人公拒绝了红袜队开出的史上最高额薪金,转身又回到了他那支贫寒的球队办公室里。其实,《点球成金》不是一部关于loser成为winner的电影,它讲的是一个被低估的人如何找到了一群被低估的人,坚持并实现了自己价值的故事。饰演主角的布拉德·皮特也以收敛、克制的突破性表演成为颁奖季大热人选。
   《点球成金》并未结束在棒球场或者办公室里,最后一个镜头是主人公开车听着女儿的歌在路上前行。女儿唱道:老爸,你永远是个loser,不过那就享受这场人生秀吧。歌声中,这个疲惫的男人笑了——对生活来说,输赢到底有何意义?just enjoy the show就已足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9
《熔炉》:失语者的呐喊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熔炉》是2011年韩国影坛的现象级电影,这部鞭挞社会痛处的犀利作品引发全民关注,吸引了超过500万的观影人次。影片的热映使得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案件重新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大量舆论要求韩国警察厅对当年的事件重新调查,甚至对相关法律的修改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熔炉》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所聋哑儿童学校中,从2000年起,校长连同学校的老师们,对校内的聋哑学生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性暴力侵犯, 此事在2005年被披露,但当事校长与老师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惩,至今逍遥法外。《熔炉》以沉郁冷静的镜头语言再现了虐童事件的前后经过,处处体现着创作者对罪人逃脱法律制裁的悲愤与无奈之情,力图唤醒大众对于虐童事件真相的重新关注,为“失语”的弱势群体呐喊。
   《熔炉》代表了韩国电影界的良心,它毫不回避韩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以及弱势群体面对权势阶层压迫时的无可奈何,它猛烈抨击韩国司法界的腐败黑幕,它呼唤司法独立、公平正义,呼吁全社会关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底层群体。面对如此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中国影迷在震撼之余,多半 会生出“羡慕嫉妒恨”之情,因为已习惯回避现实的国产电影拍出《熔炉》这般犀利的优质电影,似乎永远都是遥遥无期的奢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8
《龙纹身的女孩》:一次完美的玩酷

   作为一部小说改编作品,而且是二度改编,美版《龙纹身的女孩》先天限制不少。不过大卫·芬奇以他特有的视觉语言,以及对于惊悚悬疑题材的娴熟把握,将这个畅销故事拍出了不一样的魅力。在2011年好莱坞所有的院线片中,本片在各方面都堪称“完成度”最高的。
   在用色、布光、摄影、场面调度、剪辑等技术层面,芬奇综合运用了他这几年来日渐成熟到隐隐有大师气象的一整套法宝,使得本片的画面不仅看起来有时尚的酷感,在镜头与镜头间,在动态场景与舒缓场景之间,也都像完美乐章一样有着丝滑般的过渡。全片节奏之佳,堪称年度翘楚。
   和芬奇的表现手法一样,女主角的表演也令人惊艳。鲁妮·玛拉所表现的“酷”,像电影的剪辑手法一样爽利,同时又有非常细腻的情感与性格展示;更妙的是,这种外表的酷与内心情感的巨大起伏之间,互为烘托,使得这一版的龙纹身女孩形象要比瑞典版更为立体。
   这年头将电影拍得很酷很美丽,已不再新鲜;但能像《龙纹身的女孩》这样真正挖掘、并沉稳表现出“由内而外”酷感的,还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纯看热闹的观众,还是有着苛刻眼光的影迷,本片都可以让他们着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7
《忧郁症》:毁灭启示录

   在众多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中,拉斯·冯·提尔的《忧郁症》绝对是最美、最绝望,也是最个人化的一部。在瓦格纳交响乐的伴奏下,庞大的蓝色星球缓慢地吞噬我们的家园,冯·提尔甚至不屑卖弄什么悬念,从一开始就摆明我们的厄运。“忧郁症”是个古怪的隐喻,它是那蓝色星球的名字, 贾斯汀(克尔斯滕·邓斯特)的病症,更是人类在宇宙中孤独处境的指代。
   当然,这是部难以观看的电影,冗长的婚礼、不和谐的两段体结构、空洞的仪式以及歇斯底里的焦虑,还有拉斯·冯·提尔角色一惯的残忍、自恋与病态。但随着影片的推进,这些细节隐没,它们所构建的黑暗阴郁的氛围渐渐浮现——其实种种细节不过是冯·提尔创造压抑观众情感的手段,他并不真正关心所谓的故事。
   “地球是邪恶的,放弃它没什么值得遗憾。”贾斯汀说。即使如此,电影结尾处,当贾斯汀、克莱尔与她的儿子坐在“避难所”中直视那蓝色星球直冲而来,拉斯·冯·提尔还是对人类表现出了一丝尊敬:哦,她们那渺小可怜但却勇敢的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6
《羞耻》:人性的正面全裸

   《羞耻》在香港上映时的名字是《色辱》,粤语发音同了“色欲”,让人颇嗅出些当年《色戒》的味道。但其实影片并非仅关色欲,更多讲的是救赎。迈克尔·法斯宾德凭借此片获得了今年的威尼斯影帝,贡献出了职业生涯中最精致震撼的表演。
   自《饥饿》之后,法斯宾德再一次站在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的镜头前,脱下外衣,将自己完完全呈现。《羞耻》不是在用心理学分析性瘾症,而是给你了窥探他人最私密的苦痛、悲伤和愤怒的机会。电影描绘了一个有着良好工作、孤独、排斥一切情感关系却沉迷于“性”的男人。法斯宾德的眼神传达出的欲念百转千回,他的耻辱是刻在私人胸口中每日高潮过后的无限空虚、自我厌恶与摧残。影片虽然颇有些法斯宾德独角戏的感觉,不过凯瑞·穆丽根饰演的妹妹角色也颇出彩。和男主角正相反,她热情、无礼、和任何人都能亲近。这种角色性格的冲击,从童年起就开始的毁灭式 的互相伤害,造就了现在的他们。
   每个人都能从男主角Brandon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奔跑过的纽约道路也成为其内心挣扎的见证者。导演麦奎因再次使用他诗一般的长镜头,将角色情绪宣泄出来:如果说《饥饿》让法斯宾德用身体极端地表现出戏剧冲突,那么《羞耻》则达到了一种心理和心灵的极致表现,挑衅崩溃底限,却又迷人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5
《雨果》:新技术诠释旧情怀

   《雨果》的故事很简单,基本上是一个火车站版的《雾都孤儿》;不过,编导很巧妙地将早期电影大师梅里爱的跌宕人生植入了主题情节当中,这样就将对黑白默片时代的致敬,转化为叙事的有机部分,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有电影情怀的资深影迷,都能从中得到满足。
   借助片中小主人公的视角,《雨果》与其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现“被埋葬的电影宝藏”的故事,不如说是通过展示早期电影人蓬勃的创造力,来激发 观众对电影的热情。影片不仅通过梅里爱的回忆展示了经典默片片段,还事无巨细地再现了梅里爱那些充满天才幻想作品的拍摄过程。难得的是,本片揭示梅里爱简单有效的“土法特技”背后的趣味性,不仅能让影迷爱上与电影制作有关的细节,更让普通观众也能理解:电影理念与技术的演进,其实代表的是普世的、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雨果》又将这种精神,直接表现在对3D技术的运用上。马丁导演利用他对电影理念和表现手法的精湛把握,成功地将3D技术探索“内化”到传统电影技法中,从而打造出迄今为止3D效果最强、对3D技术运用最为“原生性”的电影。片中的3D效果,彻底消除了层次分割的感觉,而达到了“圆融如一”的境界。
   好莱坞时不时会玩些情怀,但能用新技术玩情怀、而且还玩得如此不着痕迹的,独此一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4
《亡命驾驶》:独行车手

   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这部《亡命驾驶》或许可以被称作今年最酷、最有范儿的电影。冷酷、忧郁、暴力,却带着一丝怀旧的温情,我们的主人公、无名车手(瑞恩·高斯林)就好像雷蒙德·钱德勒小说中的主人公穿越到现代的洛杉矶。他没有来路、没有朋友,沉默寡言,与车为伍:一面,他只是个修车仔、汽车特技演员;但只要坐进大马力的汽车里,他就成为了世界之王,冷静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只需5分钟就能让你摆脱警察追捕,不管你打家劫舍还是亡命奔逃。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将他年轻时所热爱过的东西一股脑塞进本片:黑色电影式的故事与霓虹闪烁的街道;70年代流行的公路磨房电影;迷幻的电子乐与MTV式的拍法。《亡命驾驶》让我们想起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或者迈克尔·曼更加阳刚的《盗火线》。但雷弗恩却如那些法国新浪潮大师一般,从美国B级片、侦探小说中汲取灵感,之后用自己娴熟的技巧将它们揉合、翻新,从而焕发出独一无二的自我气质。让人过目难忘。
   当然,还有沉默中都如水银一般闪着光芒的瑞恩·高斯林。即使今年瑞恩·高斯林有无数的精彩表演,《亡命驾驶》中的无名车手依然是其最好的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3
《精英部队:大敌当前》:用电影对抗黑暗

   巴西有史以来观影人次及票房双冠军,囊括当年几乎所有的主要电影奖,烂番茄得分97,IMDb Top250影片排名第228名……这就是《精英部队:大敌当前》 ,一部全方位超越前作的续集电影。
   2007年的《精英部队》凭借对里约贫民窟真相的白描以及对特警队成员人性挣扎的刻画,赢得了当年的柏林金熊奖。《精英部队2》之于《精英部队》,就仿佛是《终结者2》之于《终结者》,境界、格局、力度、视野、诉求,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一次,精英部队的对手不再是毒贩和腐败警察这样的小角色,他们的敌人是“体制”本身——这个体制囊括了议会、政府、警察局、安全局、监狱、黑帮,它腐败到极点、贪婪到极点、强大到极点,它建构和管理着里约一切合法社会与地下社会,罪恶滔天,刀枪不入。主人公纳西贝托中校逐渐认清了体制的可怖,最终,在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之后,也只是取得了微不足道的局部胜利——尽管把几个头脸人物绳之以法,但体制本身依旧不动如山。
   《精英部队2》看起来是一出情节扣人心弦、风格凌厉刚猛的警匪好戏,更是一则一语道破天机的寓言,以惊人的勇气和担当,点出了巴西社会的结构之痛。它再一次证明了电影究竟可以具备怎样的力量和尊严,揭露现实,甚至让丑恶势力感到害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3:31 编辑 <br /><br />
未命名.jpg

No.2
《艺术家》:黑白影像的华丽回归

   《艺术家》在2011年的世界影坛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带着爱将让·杜雅尔丹,浓缩呈现了好莱坞从无声走向有声的历史时刻,撇开了一切当下流行的炫目技术,出色地诠释了“电影艺术”的本质。
   《艺术家》的故事异常简单:一个巨星的从辉煌走向黯淡。电影对白的缺失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形成了极大反差。作为几乎是展开情节的唯一渠道 ,演员的表演伴随着精妙大气的配乐准确地带动了观众的情绪,爱与恨、欣喜与失落行云流水般地进行着。华丽布景还原出的30年代好莱坞犹如时光机器,定格了这短短的100分钟。在3D充斥电影屏幕的当下,一部充满浓烈怀旧气息的无声黑白片,看似与主流格格不入,却异常精彩地完成了 导演对于黑白时代的致敬。观众们通过《艺术家》深刻认识了导演的能力和胆识,同时也完整地享受了一部处处精美独特的视觉盛宴。
   《艺术家》一定是2011年色彩最不鲜艳的电影,但是它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也许却是最丰富多彩最华丽最鼓舞人心的作品。细腻欢快、制作精良,似乎每一个镜头观众都能感受到导演和演员们的认真和投入。故事里每一个细小的情节推动,人物脸上每一充满故事的表情,甚至还有那只伶俐的萌狗,都给观众了记住《艺术家》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