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96|回复: 54

[雄州记忆] 天府雄州----简阳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6 19: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3 编辑

简阳古为蜀国地,秦时属蜀郡。南朝宋(公元420-479年)称牛(革卑) 县,隶益州蜀郡(郡治今成都)。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牛(革卑) 县为阳安县,并置武康郡(郡,县治今简城镇),以阳安山得名。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置简州,以境内有赖简池得名(州治今简城镇绛溪河北岸),辖阳安、平泉、金水(今金堂县淮口镇一带)三县。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降简州为简县。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升简县为简州辖资阳县。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资阳县复归资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摘取简州和阳安之首字,命名简阳县,属川西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资中)。1953年撤销川南区属四川省内江行政专员公署。1959年将简阳县所辖的龙泉区划归成都市,1976年又将简阳县所辖的洛带区9个公社划归成都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简阳市,由地级内江市代管。19982月属资阳地区代管,20006月由地级资阳市代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3 编辑

简阳自古人文鼎盛、名贤辈出,古迹甚多,古有“简州四状元”,今有著名现代作家罗淑、周克芹。

一、南宋状元:许奕 许奕 [约公元一二o八年前后在世]字成子,简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以父任主长江簿。庆元五年,(公元一一九九年)擢进士第。授签书剑南东川节度判官;历起居舍人。韩侂胄议开边,奕贻书论之,侂胄不悦后使金,纲训练将卒,使屈伸进退之权,复归于我。权礼部侍郎,条六事以献。后迁吏部侍郎兼权给事中,论驳十六事,皆贵族近习之挠政体者。士论韪之。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奕性孝友,通籀隶书。著有毛诗说、论语尚书周礼讲义、奏议、杂文等,并传于世。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3 编辑

二、南宋状元: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三、北宋状元:许将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四、后蜀状元:王归璞 王归璞,四川简州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同光四年 (926)状元。(此年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 《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五代后唐同光 中状元王归璞简州人……”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五十四页中记载:“同光四年,进士八人:王归璞,状 元。”在《四川通志》第一百二十八卷“选举”进士中记载:“附唐 进士朝代年分无考者王归璞简州人……”第一百四十三卷“人 物”成都府中记载:“五代后蜀王归璞,简州人。少聪颖,善属 文,广政,中状元及第后,不知所终。”据此可知王归璞为后唐 同光四年状元。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五、清末报业先驱:付樵村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六、红军将领:董朗 董朗(1894.4.24-1932.10),原名董嘉智,号仲明。四川省简阳县平安乡董家河村人。1919年到上海,受爱国反帝群众斗争的影响,入大中华纱厂做工,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在黄埔军校加入gong c dang。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 董朗原名董嘉智,原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平安乡董家河人,(1959年龙泉划入成都,现平安乡并入龙泉镇,)。1924年3月,董朗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了中国gong c dang。毕业后,留校任第三期骑兵队中尉副队长。   1925年,董朗随周恩来“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同年6月参加“省港大罢工”,11月,中国gong c dang在广东肇庆建立以gong c dang员和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董朗调任团参谋兼中共党支部组织干事。   1927年春,独立团在武汉整编组成24师,叶挺任师长,董朗任70团1营营长。5月14日,70团在河南上蔡与张作霖部富双英旅展开争夺西洪桥的激烈战斗,董朗中弹负伤但仍顽强率部出击。攻下上蔡县城后,董朗受到嘉奖,升任70团团长。   1927年,董朗参加中国gong c dang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率领70团官兵猛攻贡院和天主堂,全歼守敌,为南昌起义的胜利立下一份功劳。继而,起义部队调整领导,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兼11军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董朗任24师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8月5日,起义军退出南昌,撤向广东。董朗率24师随前委和总指挥部行进,沿途与敌军战斗频繁。10月3日上午到达流沙镇。周恩来在天后庙召开了“流沙会议”,传达中央关于领导人分散转移,武装部队撤到海、陆丰,坚持长期革命斗争的指示。下午,起义军撤至距流沙镇3.5公里的乌石山,遇敌陈济棠11师和徐景唐13师阻击,周恩来和前委机关被围困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董朗指挥部队与敌人拼死搏斗,突破包围,掩护领导机关安全撒出。流沙一战,起义军伤亡很大。为了保存力量,前委决定25师由朱德、陈毅率领去井岗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合;24师由董朗、颜昌颐率领,经甲子港开赴海、陆丰,与农民军会合。   1927年10月6日,董朗率24师余部1300余人,与东江人民武装力量相结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11月5日,董朗率红2师与红4师会合,在彭湃同志领导下,打了不少胜仗。   1929年5月,董朗奉命经香港赴上海,与陈赓一道在敌人黑暗统治的心脏地区担负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不久,党中央派董朗到湖南,协助贺龙开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员、江左军总指挥、湘鄂西独立团参谋长、红4军参谋长等职务。1930年6月,红4军与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红4军改名为红2军,董朗任参谋长直至牺牲。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七、天文学家:刘子华 刘子华(1899~1992年),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他与陈毅、李维汉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留学长达27年之久,进过八所学校,最后于1940年毕业于巴黎大学。刘子华早年酷爱医学、化学、哲学,继而潜心于研究揭示宇宙天体奥妙的天文学,博览群书,如痴如醉。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他听人说“万事万物皆系外阴阳”,这与现代科学对事物终极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想必它哲理深邃,奥义精微,遂对这部在“占卜打卦”的封建迷信外衣下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对易经中64卦、384爻的研究揣摩,他发现这部具有某些朴素辩证法观点的哲学著作首先隐含着天文科学的成分。他通过运用易经的八卦对应原理,结合现代天文综合考查研究,发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和西方现代天文有着共通之处,可以运用八卦学原理和天文参数达到相互解释相互印证的效果,从而疏通中西天文学上的分歧,填平中西天文学上的鸿沟,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有了这样的理解,刘子华便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是运用经过多年精心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八卦与星球的对应关系,根据配偶律、母子律,又运用现代天文所提供的已知各行星的密度、速度及对日距离进行研究和计算,历经艰辛和困苦,终于计算出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以极其精妙的多种数证求出第十颗行星存在的铁证!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八、现代著名女作家:罗淑 罗淑(1903-1938)原名罗世弥,祖籍四川简阳,1903年12月19日生于成都。1921年进简阳县立女子学堂,1923年转入成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29年9月与马宗融去法国里昂,不久结婚。1930年入里昂大学学习教育。1933年结束学业回国,在上海郊区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教书,兼任小学部主任。1936年,其以四川农民遭遇为题材的处女作也即成名作《生人妻》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季月刊》第l卷第4期上发表。1936年与马宗融同去广西,1937年到四川。1938年2月因产褥热病故。巴金称她是“社会革命的斗士,中国的一个优秀女儿。” 建国后,1961年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刊登了她的《生人妻》、《桔子》、《井工》、《刘嫂》。 著作书目:《生人妻》(小说集)1938,文生《地上的一角》(小说集)1939,《色儿坳》(小说散文集)1941,《罗淑选集》1980,翻译书目:《何为》(小说)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著,1936,《白甲骑兵》(俄国小说集)1946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4 编辑

九、著名作家:周克芹 周克芹(1936—1990)著名作家。四川简阳人。1953年考入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1980年出版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分别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他创作了《石家兄妹》、《邱家桥首户》、《采采》、《五月春正浓》、《晚霞》、《上行车、下行车》等颇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秋之惑》。   他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笔致委婉深沉。1979年调入四川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85年担任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1990年任四川省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兼任《现代作家》文学月刊主编。1990年8月5日在成都病逝。 农民的知心朋友,以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简阳作家——周克勤(1936.10至1990.08)周克勤,笔名: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石桥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和困苦中度过的。15岁时他走出生养他的小山村,来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学手艺挣钱,他却想读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家中无钱供他读书学习,他便靠自己的努力,于1953年考上了“不交饭钱,不收学费”的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他在校6年,学了各种农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艺,其间开始不断小试笔锋。1954年,他的小说处女作《老盐工袁大爷》在成都《工商导报》上发表。   由于1957年曾投书党报为一些“右派言论”辩解,而被学校定为“政治不及格,不予分配工作”,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20年内,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 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地创作。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秀云与支书》、《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说。他用自己的笔表现家乡父老乡亲们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生产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朴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   1978年,周克芹被调到乡里当农业技术员,他接触的范围更广了,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视野也更加开阔。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构思他的成名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无须再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婿们的性格和命运,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结而成,一旦提笔,便只求一吐为快了。这部20多万字作品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它却是与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一同孕育和成长的。   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周克芹,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当专业作家之前,当了20年的农民,1979年调四川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当了专业作家之后,他仍然不离开农村。他是当地人,又懂得农业技术,既能为农业生产出点子,又便于联系群众,当地干部、农民都愿与他攀谈,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协四川分会担任领导职务,周克芹才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乡。 周克芹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说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韵,不仅蕴蓄着作者对“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   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 1990年8月5日凌晨,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他的长篇小说《饥饿平原》写出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另外有两部构思好了的长篇小说,还有许多已经写在纸头和本子上的素材、构思和草稿……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