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68|回复: 0

[雄州记忆] 石桥古渡灯光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 0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06 编辑

(文/陈水章)……私营工商业户多达千家,中国银行、汇通银行、福州银行等十余家金融部门驻点此地,“商号林立,舟车往来,昼夜不歇,日进出货物万吨……”这就是当年名震巴蜀、繁华至极的石桥古镇。
船·短脚
解放前,石桥逢三六九赶场。与其他场镇不一样,这里在正场期的前一天便开始热闹起来。沿沱江水道运送货物的船只,须提前半天赶到,不然就赶不上第二天的繁忙交易。
“朝阳出鳌山,见船不见水”。每当旭日从沱江对岸升起,上到海潮寺,下至鄢家梯,数里长的江面上,从北至南,由西向东,各种装满货物的大小木船首尾相接,左右挤靠。宽阔的江道上,船桅森森,帆影叠叠,人声嘈杂,买卖兴隆,俨然如繁华的街市。船与船之间有方便行走的木板相连。大多数的交易如粮食、糖酒、生姜、山货等,都在船上进行。每条船上有船工六至八人。小船可载八吨,大船能载到五十吨,有一种叫“中洋棒”的大木船,装载量可达数百吨。一九二七年,用机器作动力行驶长江的“江宁号”货轮,曾经从上海试航至石桥,引起轰动,连上海的《星报》也发了新闻。水上运输工具除木船外,还有筏子,专门运输木材、竹材或篾器等不怕浸水的货物。木船运输业的帮会多达三十多个,驳载帮、中路帮、沙坝帮、飞龙帮、炭帮、沱帮、滩帮、揽载帮、囤载帮、渝万帮、红旗帮在当时最为著名。每个船帮的运输路线、装载货物、停靠码头,皆有规定。如沙坝帮,主要负责从石桥到简城的客运;幺帮负责从石桥到内江椑木镇的匹头、烟酒、杂粮运输;凤帮则负责从石桥到五凤溪盐巴和棉花贩运,等等。船帮中还有名目繁多的“会”,如龙船会、枪会、王爷会、篙竿会、财神会、丁南会,等等。船帮之间若发生了矛盾,则通过跨帮而建立的“会”来协调。会首由各船帮推荐。
双方讲好价,买者扬手一挥,岸上立即有人携扁担箩篼走下码头。专门在码头从事搬运的工人,因挑运路程不长叫做“短脚”。逢场天,聚集在力行码头的短脚多达上千,归力行帮下面大大小小的夫头管理。夫头管理的短脚多少不等,多的六七十人,少的三四十人。做短脚,须先找保人推荐,交纳保金。每天上班,还要贡献一碗茶资与夫头,天不见亮就在码头等候安排。他们先将船上货物挑上岸,名曰“起货”,又将运往各地的货物装上船,又曰“装载”。几华长里的江边,“嘿─着,嘿─着”之声不断,声音短促高亢,雄性十足。上了码头,夫头往短脚的箩篼中扔一竹牌,收工时凭竹牌数领取当日工钱。整个起货装载,从上午九起时至下午两时,成千上万吨的货物通过短脚们的扁担箩篼完成,那劳动的紧张和艰巨可想而知。没活干时,短脚们聚在茶铺里听评书或是打长牌(川牌)消磨时光,晚上就住在力行码头附近低矮的棚屋里。由于石桥水陆运输业发达,除力行帮以外,还有挑脚帮、板车帮、驮运帮、马车帮等。吃得苦又有路子的短脚,闲着无事时,则临时从其它运输帮会那里揽些杂活,比如从挑脚帮那里做点短途挑运的业务,以便多挣几个苦力钱养家糊口。这样做也有风险,若挑脚帮有人告发,这名短脚则可能被力行开除。
划旱船
石桥水运业发达的年代,镇上几乎月月有会。其中划旱船又颇具石桥特色。
划旱船一般安排在正场期的头天下午,每年大约举行四五次。全国各地都有划旱船的民俗,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他们用竹竿和彩布扎成船形,套在姑娘身上,在艄公的引领下,模仿船工划船的动作行进。但石桥的划旱船,与这完全无关。最初是出于修船的需要。因为造船作坊离码头尚有一段距离。后来,发现民众对此活动很有兴趣,便将之改造为一项热闹喜庆的表演活动。
将木船拖上河堤,活动正式开始。船底垫若干圆筒滚木,一人坐在船尾扮舵手,另三人扮拖纤者。还有两人手拿短棍跑在船的另一边,随时撬正船的方向,或调整滚木位置,保正大船按预定方向前进。拖纤者不停地喊着节奏不同的船工号子。声音平缓低沉,表示船在上行;声音急促高亢,表示船在冲滩……船工们在沱江上划船的种种艰险苦乐,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船工号子的变化,围观者时而涨红了脸,紧张得大气不敢出,时而又喜笑颜开,鼓掌助兴。
后来,船帮以外的帮会也加入表演队伍。饮食帮派出四个年纪不等的小孩:最小的两个,各背一对尺来长的擀面棒;稍大的则背着一把切面刀,刀把上系一朵红花;最大的一个小孩肩上扛着一把长约四尺的火叉。他们天真可爱,所负行头与年纪不符,又常出意外动作,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药材帮抬着药王菩萨,火炮帮抬着雷祖菩萨,待诏帮则高举吕洞宾神像。最热闹的当数丐帮。他们人数众多,花样翻新,有扮大官的,有扮罪犯的,还有扮绿林好汉的,其余的则手拿两根竹筒,边唱边走,边走边敲,声震全镇……
肉彩·酒馆
每天晚上,力行码头还有一项活动——博肉彩。
夜幕降临,沿江九大码头一线的江西街和中山路,张灯结彩,人来人往。船工和短脚中,酷爱川戏的玩友,相约茶铺,手执板鼓、马锣、铜钹、川胡等道具,自吹自打自唱,气氛十分热烈。其他茶客,饱了耳福,则不停地为他们鼓掌喝彩。
不一会儿,一种形式更为特别的娱乐活动,出现在力行码头的空坝上。由饭馆提供的一块重约两三斤的猪肉悬挂于树杈,供人们下注消遣。下注者多为船工和短脚,注钱很少,几钱而已。所猜重量最接近实际重量的前三名得奖。
这既是一项博彩,又是一项慈善活动,庄家是不能赚钱的。下注的金额,庄家提百分之三十作为慈善金,捐给镇上的孤老院。余下的注钱分成三份,由得奖者分配。得头名的除了奖金,还可获得那块猪肉。对于穷汉们来说,这样的博彩,既不会败家,又发不了大财,反而是做了善事,都愿意参与。即使不下注,围在一起呐喊助兴,也觉愉快。
另一些船工和短脚,则向往酒馆。
那时石桥的酒馆,比任何行业都多。临江一带的铺面,几乎十来丈远就有一家。铺面很小,摆五六张小方桌。经营的烧酒出自本镇烧房,菜就简单几样:豆腐干、花生米、豌豆花、麻花等。酒馆不能经营荤菜,这是行规。荤菜只能由饭馆经营。来酒馆消费的都是苦力,即便卖凉卤也没人愿意购买。沿江一带的酒馆,数中山街的“张记酒家”最有名。张记酒家在吊脚楼附近,门前悬挂数十根长约三尺的札江刺,刺上密密麻麻地串着油浸浸的豆腐干。张家用祖传秘技卤制又用特殊方法晾干的豆腐干,颜色金黄,香味独特,很有骨力,极受苦力们和一些好吃嘴青睐。就连附近瓦厂沟一带穿红着绿的青楼女,也常来张记酒家光顾。
大约到了子时,力行码头前的空坝寂清了,茶馆里的围鼓声也止息了,各酒馆关上铺门,熄灭灯光——热闹喧哗的镇子清静下来。江风吹过河面,星星点点亮着的马灯下,船工们鼾声四起。只有上下栅子门和海潮寺庙门外高高的灯柱上,还亮着供打更人或夜归之人照路的灯光。有时,于寂静昏暗的夜色中,突然有黑影蹿上木船,即便正有打更匠路过,也不会发出捉贼的呼喊。因为打更人知道,这一定是某船老大去瓦厂沟幽会了回来……
185525tevss05sgpsjpvtt.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