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24|回复: 6

[雄州记忆] 简州韦南康纪功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简阳有座三绝碑 在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北门桥北端的广场上,原有一单檐庑殿顶碑亭,高6米、面阔3.2米、厚1.58米,内嵌有一石碑,碑高2.5、宽1.7、厚0.46米。碑为石质,亭为砖筑瓦构。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多已风化。现碑上清晰能见的汉字仅数十个,而能连贯读通的仅“卿元臣上宰……寅亮中枢”“贞元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字样。据亭上楹联:(上联)“镇剑南廿有一年翼覆孤寒白叟黄□□□□□当日石镌牛鞞齐誇绳武賢孙益□□□□□□畅原非曲筆”(下联)“考碑圖千二□字禽俘莽熱青宫紫殿锡綸□迄於今亭□□□□□好文邑宰将見拓書著□欧陽犹愧□□”(此为按现残泐状况记录。另据文献补足为“镇剑南廿有一年翼覆孤寒白叟黄童尊姓氏想当日石镌牛鞞齐誇绳武賢孙益知訟德興歌陸暢原非曲筆”“考碑圖千二百字禽俘莽熱青宫紫殿锡綸章迄於今亭擭亀趺幸遇好文邑宰将見拓書著录欧陽犹愧遗珠”)及小序和结衔考定,此碑曾倒塌于乱草丛中,后遇清道光年间简州牧贺星斋发现而筑亭予以保护。楹联为清代署成都府事保宁刘炯撰并书。无论内容、书法及镌刻艺术,均堪称绝妙。存世唐碑甚少,此碑亭虽已风化残缺,仍为罕见的唐、清两代历史、书法、镌刻及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珍贵文物。据成都金石文物专家亲临考察,认为堪与武侯祠三绝碑媲美。 考碑上文字及亭上楹联,得知此碑是为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司徒南康郡王韦皋所立的纪功碑。 韦皋其人 据《旧唐书·韦皋》传记载,韦皋,京兆人,字成武。生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卒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享年61岁。 韦皋为中兴唐室,维护封建统治,可谓忠心耿耿。早在唐代宗大历(767-779)年间,因平安史余党有功,即以一介书生从挽郎升为参军和使府监察御史,颇受当时宰相张镒赏识并累次提拔为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唐王朝出现了“四王二帝”之乱,朱泚攻入长安并称帝,朱泚深知韦皋的能力,曾数次派人收买拉拢,韦皋假意应承,被朱泚封为御史中丞。结果,韦皋先后用计杀死朱泚的使者苏玉和爪牙牛云光。为此,唐德宗下诏封韦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后韦皋更加卖力,于783年11月大破朱泚,平息叛乱。784年被德宗封为大将军。并于贞元元年(785)作为封疆大吏,以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府尹和御史大夫身份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西南。 到西川后,由于当时吐蕃势力日渐强大,使唐王朝的附属国南诏王异牟寻也叛唐归附吐蕃,并屡次联合进攻唐王朝,韦皋到成都后,深知三国蜀汉七擒七纵的道理,曾于五年中九次写信和派使者到大理,对云南王异牟寻晓以利害、动以情义,同时又使离间之计让异牟寻与吐蕃仇怨加深,后让异牟寻于贞元十年(794)与韦皋派的使者崔佐时等在羊苴哶城(今云南大理)点苍山神祠签署了协议,史称“贞元会盟”,公元801年9月韦皋会同南诏共破吐蕃于雅州,并生擒吐蕃大将军论莽热(碑亭楹联上联中的“禽俘莽热”即指此事),斩首万余,降敌数万,吐蕃从此一蹶不振多年。同年十月,韦皋将俘获的论莽热献给朝廷,德宗责备教化并予以释放且赐给宅第于崇仁里。因韦皋为唐王朝西南的稳定做出了显赫的功勋,同年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并进而封为南康郡王。 韦皋作为南康郡王继续兼剑南节度使治理西川,后王叔文、柳宗元一时权倾朝野,他想依附王、柳都领剑南三川节度使未成。于是韦皋转而反对王、柳集团,并与宦官俱文珍等勾结,上演了逼顺宗退位于宪宗的历史丑剧,史称“永贞内禅”,使王叔文惨遭杀害,柳宗元被贬永州。同年八月,韦皋也暴病死于任所。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皋在蜀二十一年(碑亭楹联‘镇剑南廿有一年’当指此),重加赋敛,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士卒婚嫁死丧,皆供其资费,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乐为其用,服南诏,摧吐蕃,……府库既实,时宽其民,三年一复租赋,蜀人服其智谋而畏其威,至今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祀之。”可见韦皋其人之一斑。 纪功碑的来历 至于为何为韦皋立碑?在蜀的韦皋纪功碑有多少?为何又在简州立碑?该碑立于何年呢?这几个问题一直缠绕着现代简阳市人。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近年查阅了一些金石类文献书籍,有了如下的收获。 如前述,韦皋以一挽郎之职,凭着对唐室的不贰忠心,用计斩朱泚叛军说客而累升迁至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可谓初掌军权!后又大破叛军朱泚;于贞元元年封大将军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府尹御史大夫,1981年版《辞海·戌集》说韦皋“调剑南西川节度使,经略滇南,诸蛮皆内附,其后数出师,凡破吐藩四十八万众,功烈称最。”因于801年9月因生擒吐蕃三军统领论莽热而深得德宗赏识,于贞元十七年被封为南康郡王。足见受唐王朝之器重!鉴于此,据《新唐书·传十六》记载:贞元二十年,“帝制纪功碑褒奖之”。由唐德宗口授诏书(圣旨),时尚为太子后为顺宗的李诵亲书了韦南康的功绩!据《全唐文·卷五十五德宗(六)西川节度大使检校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南康郡王韦皋纪功碑铭(并序)》记载:唐德宗在诏书(即圣旨)上说“宜刻金石,用表忠勋。”德宗口述,太子(即后来的顺宗)亲书的纪功碑文是由当道监军使李先寿(李迴)奉旨宣读的,并有德宗手诏。据《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韦皋谢赐御制纪功碑铭表》载,纪功碑是皇帝“赐臣御制”;且碑的外观“澡饰皆以典成”。而韦皋接旨后曾推辞:“岂敢言功,非臣敢望”,平蕃之功应“归于圣主”,摧吐蕃、服南诏“皆仰仗天威”“岂敢贪天之功”。据《全唐文· 卷五十四德宗(五)答韦皋谢赐纪功碑表批》载,德宗接谢表后,又有御批:“卿:元臣上宰,……列于金石,礼亦宜之”这就是韦南康以“功烈称最”而至勒石纪功的始末。 史载韦南康纪功碑蜀中不少,那么究竟有几处,又都在哪里呢? 据清人王昶于嘉庆十(1805)年成书的《金石萃编》载:(简州)此碑阳刻德宗御制文,阴刻韦皋奏谢表及德宗批答(见图三尚有“卿元臣上宰……寅亮中枢”之句)。又据《金石萃编》引翁方纲跋云:“右韦皋纪功碑,唐德宗御制,太子诵奉勅书,计全碑凡千二百字,今残泐所余仅可辨者四百八十言而已,赵明诚《金石録》有目无跋,此外著录金石家罕有及之者;宋人惟王象之《碑目》(即《舆地碑目记》)及《宝刻类编》(宋阙名著,清刘喜海刻本),近人惟来濬《金石备考》载:‘贞元二十年在简州’”。再据民国《简阳县志》引曾国才《鹤和堂文集》记载:考韦南康“纪功碑有四,一在资州(今资中),王(即韦皋)从孙铤为资州守立也,一在叙州(今宜宾),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立石,一在眉州(今眉山)龙兴寺,一在简。” “眉与简皆德宗制,太子诵书。”据此,眉州、简州之碑即为德宗所赐纪功碑。纪功碑正面阳刻德宗御制文,背面阴刻韦皋奏谢表与德宗御批答。现御制文已损,奏谢表与表批残缺太甚。奏谢表今可辨者仅“大绩”、“南诏”“贞元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等(见图三)。表批可连读者为“卿元臣上宰……寅亮中枢” (见图三)几字。据古时书写与阅读之序,笔者认为,奏谢表与表批间“贞元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应为韦皋奏谢表之落款。又据另地查考,资州、眉州、叙州和昆明大观楼(亦为元和五年剌史张九宗立)之纪功碑早已荡然无存!因此,简阳此碑已成绝碑!据清人刘喜海《金石苑》载:此碑“碑石上下缺,高存九尺五寸,广五尺三寸,二十九行,行约存五十四字,字径寸五分,行书;碑阴勒三行,行二十四字,字径三寸,行书;表十三行,上缺,行约存五十余字;后结衔二行,下缺,存十余字至二十余字,字径七八分至寸余不等,正书。”据此可知,仅存的一块碑在清代即已残缺了,不过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要好得多! 此碑建立于何年呢? 正史、野史各有“贞元十三年建”、“贞元十七年建”、“贞元二十年立”“元和三年勒石”等几种说法。而据《旧唐书·韦皋传》记载,韦皋大破吐蕃,擒俘论莽热,得功在贞元十七年,因此贞元十三年建是不可能的。又据《全唐文·韦皋纪功碑》载“德宗撰文,太子诵书”纪功在贞元二十年,则“贞元十七年建”也不可信。又据上文考定,当监军使李先寿(李迴)向韦皋传喻圣旨后,韦皋曾上表谢恩推辞,德宗接谢表后又有御批,按当时交通条件,这种往返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其所谓“贞元二十年立”也不太可能,大概因碑文内有“贞元二十年”字样,即误以为碑立于其时。根据文书往返和设计、准备、报批、镌石等工作程序,又据民国《简阳县志》记载:“顺宗时为太子是贞元二十年无疑也。而碑尾云:元和三年(808年)四月二十五日勒。盖碑之撰书在贞元二十年,而立石在元和三年耳,此一行年月非顺宗书,当时立石时,仿其书补入者。”因此,勒石立碑在元和三年一说似乎更合史实。 那为何又在简州立碑且现仅存简州一处呢? 据考,简阳在唐代时是唐王朝服南诏、摧吐蕃的大后方,据乾隆和咸丰《简州志·地舆志·建置》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在简州置“清化军”,属剑南道,后一直属清化军防卫,如四川省文管会1956年编《四川省文物简目提要》乐至县条载有:《大蜀广政廿六年刻报国院西方并大悲龛记》碑一通。高1.25、宽0.62米。文为正楷阴刻,部份剥蚀。碑首题为“报国院西方大悲龛记”,其文摘录如下:“……简州清化军镌字,衙推杨朗男前崇龛场锁将曾候,大蜀广政二十六年岁次癸亥五月十五日丙寅题记,永为旷敬。”可见简州清化军的历史是较长久的。韦皋奉命征讨吐蕃时曾率清化军在此长驻练兵。据民国《简阳县志》载晚清简州教育家曾国才《鹤和堂文集·碑亭赋》有以下文字:“碑在简北关外,……何以立于简?王驻节于简也”推论,当时韦皋曾率大军在简州训练,简州是唐朝“服南诏、摧吐蕃”的根据地,是韦皋“功烈称最”的发迹处,朝廷对简州的贡献十分肯定!韦皋对简州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将御制纪功碑立在简州是完全应该的。据史载,当时是简州刺史丁公俛奉德宗圣旨在简州立的此碑。另外,在此勒石立碑,是当时简州人民对维护统一大业,维护天下太平所作的巨大贡献的强有力的历史证据,这是简州人民的骄傲!还有一点值得骄傲的是,蜀中四处和昆明大观楼的韦南康纪功碑均早已无存,而今仅存简阳一处,足见历代简州人民对此碑的保护!正是历代如贺星斋等一批“好文邑宰”及简州人民加以保护,才使此碑历一千二百年而尚存!虽已残泐, 但为世人研究唐王朝“服南诏,摧土蕃”和简阳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因此更显弥足珍贵! 纪功碑现状 21世纪初年,简阳市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而修建音乐广场,此碑在迁建之列。鉴于此碑的文物价值,政府拨出专款按原貌将其迁建于附近人民公园文庙外假山旁,并将清道光年间贺星斋记下的残缺碑文96字另碑镌刻于其侧。使这一珍贵的古迹得以保存。为人们了解简阳悠久深厚的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胜迹。 有关纪功碑诗文: 晚清曾国才《韦南康记功碑赋》: 碑在简北关外,记功者,记平蕃之功也。记平蕃之功何以立于简?王驻节于简也。贞元中。吐蕃为乱,王率陈淄诸将等统五万军,出十一道,破吐蕃四十万众,俘其骁酋而又镇抚其民。三岁一复,蜀土晏然。王之功伟矣哉!然王之始进也,以陇西假守斩朱泚之使,其后露章斥王叔文之奸,逮请宪宗监国,大节昭然,又岂徒治蜀哉。考记功碑有四:一在资州,王从孙铤为资州守立也;一在叙州,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立石;一在眉州龙兴寺;一在简。眉与简皆德宗制,太子诵书,丹碑阴镌谢赐表批。州治在贞元时为清化军,迄今千有余年,残文莫考,然蜀人以王为土神,歌功咏德,片石足珍也。爰为赋曰: 过羌髳之旧壤,访金石之遗辉,既定秦而镂器,复挠虏而镌碑,鼓无声而翥鹭,石有式而支龟,溯上宰之鸿烈,乃凭吊于西陲,丁贞元之中叶,值南诏之未平,琵琶川而建节,的博岭而屯兵,承天子之威命,胥受降于腊城。何莽热之抗令,直献俘于帝廷。帝乃诏:太常颁爵位,圣薄敷寅工,记怀远,嘉忠孝,辞比义。上追太宗之灵,中叙越州之事,纶章逮于监军,墨纱挥于储贰,治蜀者廿一年,勒书者千余字,文嗣两京之茂,亭瞻百尺之穹。负之□□之背,泐之牛鞞之峰,岂陆畅之曲笔,矫李白以为工,并燕然而刻石,与淮西而同风。在昔,微时落拓,畴知自虹,祥而来告,遂露布之纷驰,信前身为诸葛,逾泸水而出师,咸睹像以下拜,自摩碣而兴思,蜀山兮如冠,蜀水兮如带,片石兮巍然,英风兮未艾。 韦皋碑楹联: 镇剑南廿有一年,冀复孤寒,白叟黄童尊姓氏,想当日石镌牛革卑,齐夸绳武贤孙,益知颂德兴歌,陆畅原非曲笔; 考碑图千二百字,禽俘莽热,青宫紫殿锡纶章,迄于今亭护龟趺,幸遇好文邑宰,将现拓书著录,欧阳犹愧遗珠。 XX七年长志日四川署成都府事保宁府知府大兴刘烱并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我还不晓得有这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纪功碑现状: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51 编辑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