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91|回复: 0

[70周年] 70年辉煌历程 简阳十个第一来见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16: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成都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这片热土上,简阳人创造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激昂的颂歌,也留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第一”。
      “第一”,是一个地方独特韵味的体现和展示。近日,本报记者对我市70年来其中的十个“第一”进行了梳理,管中窥豹,展示我市在壮丽70年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1.jpg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
      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简阳段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当天,路边站满了人,大家都非常激动。”回忆成渝铁路通车时的场景,当年的亲历者刘爷爷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更是大家盼了一辈子的梦。
      据《简阳县志》记载,成渝铁路起于成都,止于重庆,经我市境内灵仙乡、养马镇、石桥镇、简城街道、十里坝街道、新市镇,止于新市镇与资阳界,总长约46公里。境内5个火车站,1965年共装车4932个车皮,发送物资20.34万吨,卸车5015个车皮,到达物资20.31万吨;1982年共装车8284个车皮,发送物资40.68万吨,卸车9728个车皮,到达物资58.49万吨;1985年除养马火车站、灵仙庙火车站外,共装车6460个车皮,发送物资28.86万吨,卸车12661个车皮,到达物资65.22万吨。几十年来,这条铁路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jpg

      第一座跨江大桥——
      沱江大桥
      有江的地方必有桥,我市的第一座跨江大桥——沱江大桥始建于1976年,又叫沱一桥。
      通过市档案馆里保存的一张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沱江大桥修建现场,有的工人在挑钢筋,有的工人在搬条石,有的工人站在远处的桥墩子上帮忙加固桥面,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大家干劲十足的建设场面,源于这座桥独特的历史意义。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简阳城区只有渡口,渡口的位置大概在如今沱二桥的位置,车要过江很不方便,需要先将船拉到江边,然后把车开到船上。因此对于修桥这件事,大家积极性很高。在当时的修建队伍中,还有一批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大桥修建成功后,不少人还为自己能参与修建感到自豪。
      可以说,沱江大桥的成功修建不仅改变了我市沱江上无桥的历史,也改变了国道318简阳段长期使用轮渡的情况,让国道更加畅通,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jpg

      第一个市文化体育中心——
      “东来印象”
      “东来印象”是成都东进的标志性工程,是我市“十大行动计划”的龙头项目,其规划设计以“紫气东来、有凤来仪”为主题,流畅飘逸的建筑造型犹如神鸟展翅,彰显了天府文化的“开放、包容、创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第一个文化体育中心。“‘东来印象’于2018年2月开工,预计2020年10月竣工,总投资31.8亿元,主要建设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方志馆、体育馆、游泳馆、广电中心、市民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公园、文创产业园和大剧院,是我市标志性建筑工程,将承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来印象”的建成将对优化城市文化功能,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他们重任在肩,不敢松懈,一定用心打造好这张城市新名片。

1.jpg

      西南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
      成渝高速简阳段
      “我市位于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一向被认为是连接两地的枢纽。但交通条件限制,一些产业没办法真正地‘走出去’。”在我市公路养护一段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交通人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的简阳,公路少且等级低,养路护路也十分艰难。成渝高速公路简阳段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情况。据了解,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内建设的第一条国道高速公路,起于成都市,止于重庆市,于1994年全线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交通部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的组成部分。其中,成渝高速公路简阳段起于成渝高速公路35.6公里,止于73.556公里,全长37.418公里。经过不断发展,成渝高速公路简阳段成为了成渝经济走廊的重要纽带,为我市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

5.jpg

      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东灌”工程
      “土法上马,铁臂降龙。羊圈下榻,鸭棚扎营……历时十年八月,上阵万马千军。若干无畏勇士,多少无名英雄。”在魏明伦所作的《简阳赋》中,关于“东灌”工程的恢宏书写,生动再现了十万简阳“愚公”齐上阵,团结一心“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壮阔场面。
      1970年2月20日,随着誓师大会的召开,隧洞工程拉开了序幕。六个区分段包干,1万多名社员自带干粮、锄头、扁担等原始工具,开荒山、进野岭。不懂技术,大家就拜师傅边干边学;没有机械,就用人力和土办法,硬生生地从龙泉山内部打了一个长洞,建成集引水、储水、灌溉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东灌”工程,让100余万亩农田受益,让干旱缺水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可以说,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也是20世纪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6.jpg

      第一家上市公司——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专业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高效水溶性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园艺生产、园林养护、林业植保等领域。2015年3月20日,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四川省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百强企业、中国农药百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评为四川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质检机构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A级质检机构”认证。

7.jpg

      “中国四大名羊肉汤”之一——
      简阳羊肉汤
      简阳羊肉汤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说是源于古牛鞞县令董和“鱼羊烩”和三国蜀汉诸葛亮为平息叛乱,解决士兵饮食而独创的“全羊汤”。1949年之后,简阳羊肉汤馆逐渐增多。改革开放后,其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经众多厨师的精研细琢,简阳羊肉汤的口感越发鲜美,成了简阳“餐饮九绝”之一。
      “简阳羊肉汤能够浓香四溢、口感爽滑,除烹调技术外,还与羊肉汤的主料——简州大耳羊密不可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简州大耳羊是以努比亚山羊为父本与简阳本地山羊杂交,历时50多年培育形成的肉用山羊新品种。2013年,简州大耳羊被评为国家级(第二个)肉羊新品种,是“天府十宝”第一宝。此外,“简阳羊肉”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简阳羊肉汤也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羊肉汤”之一。

8.jpg

      第一个冠以地方名的
      农作物新品种——
      简阳晚白桃
      据《简阳一绝》记载,简阳晚白桃有“全国十大名桃”的美誉。1996年,简阳晚白桃获“四川优质果品”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2006年,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晚白桃之乡”;2010年,简阳晚白桃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保护。2003年,简阳晚白桃“农作物品种”命名顺利通过了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新品种田间技术鉴定”,同年底,简阳晚白桃正式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成为我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冠以地方名的农作物新品种。
      “简阳晚白桃以‘早结、丰产、晚熟、果大、质优’著称,果实香甜可口,成熟期晚,竞争力强。”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简阳晚白桃由于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强而深受果农喜爱。目前,简阳晚白桃已成为我市重点推广的扶贫产业项目。

9.jpg

      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
      张泗洲
      “张泗洲长期坚持参加生产劳动,1957年起在今棉丰乡蹲点,每年平均劳动200天以上。1963年会议多,仍然劳动170多天。”透过泛黄的书页,记者好像看到了我市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张泗州辛勤忙碌的身影。
      通过查阅资料,记者发现张泗洲不仅踏实肯干,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农业技术。据《简阳一绝》记载:1957年至1966年,张泗洲先后引进和培育出棉粮品种上百个,培育繁殖品种20个。
      “自1960年起,张泗洲进行了‘闪电造肥’实验活动,在棉丰公社进行了‘四尺开厢,粮棉套种’的耕作制度试验,还与中医一起研制了‘药物蒸气疗法’,治疗浮肿病。”据老一辈人回忆,张泗洲的科研活动对当时广泛开展群众性农业科研以及提高农业产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10.jpg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周克芹
      周克芹是我市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他的名字和其作品当之无愧地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
      然而,周克芹传奇辉煌的一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生活在1957年转了个大弯——本该跳出农门的他从学校回乡。那时候,农民背太阳,周克芹却“太阳月亮一齐背”。很多次收工时,夜幕就已经降临,他在泥墙茅屋内,左手指夹着廉价烟,右手握笔疾书,写着写着,天就亮了,等待他的又是一天繁重的劳动。这些是周克芹的苦难,也是他的财富。他深刻了解农民生活,这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性格命运早已在他心中聚结而成。这部20多万字的作品,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但却凝聚了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江希、谢明刚、周雪、谷成斌
      来源:简阳网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