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23|回复: 2

四川资阳:“书记信箱”52封网络感谢信“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23: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22 编辑 <br /><br /> “我要谢谢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书记信箱’就是李佳书记和我们的连心桥!李书记让我看到了共产党的形象,真实又平易近人”这段简单朴实的话语传递出了一个普通民众对“李书记”的浓浓感激之情。  这是今年8月17日,四川资阳市“书记信箱”收到的一封3000多字的题为《感谢李书记——我三番五次给“书记信箱”致信的结果》的网络感谢信,写信人是雁江区返乡创业农民工陈艳。她讲述了在创业逆境中,多次得到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佳同志的关怀,并多次获得政府部门救助的事例。信中说,她是饱含热泪一口气把这封信写出来。
  陈艳的这封感谢信是2009年4月资阳市“书记信箱”开通以来,收到的52封网络感谢信中的其中一封。
  去年4月,资阳在市内各大新闻网站相继开设“书记、市长信箱”,搭建“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我有话对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说”平台。截止今年9月初,已收到并办理网上来信和网民留言3173件,办结率达94%;各网帖访问量达到90万余次,跟帖12600余条。在此“背后”,2009年资阳实现了“零进京上访”目标,到省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60%、45%。
  在目前网络传播日趋主流化之下,资阳“书记信箱”中的52封网络感谢信无疑见证并开启了资阳“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的探索之路,“有事、有话上网说、跟书记说”已渐渐成为当地民众不约而同的选择与共识。
  一种理念:“民生事”是天大的事 搭建公仆与百姓的沟通平台
  资阳,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地级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大市 “蝶变”为“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开放和谐政治清明新资阳”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就特别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吸纳民智民声。”去年4月,赴资阳履职伊始,市委书记李佳为资阳发展开出了 “诊方”: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给老百姓搭建有说话的地方”,着力促进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更加顺应民心、顺乎民意。
  资阳有500万人口,其中网民就将近100万,约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在网络传播的强势时代下,关注、重视网上民声、民意,畅通群众诉求通道,对资阳发展建设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资阳网网站总监王少敏说。2009年5月,继“书记、市长信箱”开通后,为进一步拓宽党委、政府与群众直接交流的渠道,资阳市又率先在资阳第一大门户新闻网站,隶属资阳日报的资阳网开设了“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栏目。普通群众“破天荒”地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给资阳市委书记、市长留言和讨论了。到去年底,“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栏目网帖访问量就达到了30万余次,跟帖7500余条,创造了“资阳网”网民访问量的新纪录。
  2009年5月23日,在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鲤鱼村特困户禹兴付家中,一幕感人的瞬间被“定格”:资阳市委书记李佳眼眶湿润,一颗泪珠挂在眼角,她紧紧地握着禹兴付的妻子蒋祖群的双手,面对这个农家的赤贫与坚强而潸然泪下,身后是那破败不堪的土墙房。40余天后,在同一地点,李书记同样握着蒋祖群的双手,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两人都露出了开心而幸福的微笑,身后是一栋崭新的砖砌瓦房。
  从贫困帮扶、医疗救助、干部监督,到城市规划建设、九曲河治理、住房问题,一年多来,网友们通过“书记信箱”等网络渠道倾诉意愿、建言献策,而干部也逐步形成了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干部经常上网能够迅速掌握各界群众最鲜活、最直接、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推动各项工作更好的“让老百姓满意”具有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今年1—8月,资阳“书记信箱”等网络平台就收到网上来信和网民留言2052件,是去年1131件的181%,办结率达95%以上,栏目累计访问量达到60万余人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22 编辑 <br /><br />  九曲河是资阳的母亲河,但长期遭受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2009年5月底,不少网民向书记、市长信箱留言,表达“拯救母亲河”的强烈愿望。
  资阳市高度重视,迅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调研,在深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市委二届十次全会作出“综合整治九曲河、改造城中村”的决定。华西集团投资14亿元,实施综合整治。同时,资阳还将整体改造市区34个点、共包括107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棚户区。
  九曲河整治工程的启动成为党委、政府集民智、听民声的生动范例。网络问政、网络参政的可行性由此得到验证。众多网民由衷感叹:“美丽女书记的网络问政,看来不是走过场。老百姓的话不白说。”
  为确保网络问政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做到“让老百姓的话不白说”,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资阳在网络问政探 路上走常态化、制度化之路,积极建立健全网上来信和网民留言办理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困难,努力化解矛盾。
  “平台开通后,网上来信和网民留言每天不断,高峰时达百余封。要妥善处理网友们反映的问题,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办理。 ”资阳市委机要局党政网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晓清介绍说,“书记信箱”和“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办理团队坚持对群众来信每信必办、每办必果的信念。
  实践中,资阳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促进网友留言办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使网络问政成为政府执政的一项长期而稳固的方式和制度。“从四个方面加强了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资阳市委机要负责人介绍说。一是规范办理程序。通过及时呈报交办、加强督查督办、强化信息反馈,优化形成了市委领导牵头抓、分管秘书长具体抓、机要网管中心规范办的“一条龙”办理流程。二是及时分类处理。定期召开网民来信研判会议,对咨询类信件提交相关部门在网上公开回复,对诉求复杂、影响面大的信件形成书面材料报市委主要领导阅示,使各类信件都能及时高效办理。三是加强部门协作。资阳日报对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跟踪监督报道,形成报网互动的良好局面。四是注重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台账管理、规范办信、答复核查、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底对来信留言交办件、领导签批件、办理答复件、网民反馈意见等整理归档,把办理结果纳入各级各部门对外宣传和电子政务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问责追究制。
  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在制度化举措的保障下,资阳将网民建议及时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转化为实现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既顺应了时代要求,又体现了群众意愿。开通一年来,仅“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栏目就收到网友各类意见建议万余条。网民“ayzzr”留言说:“看到一件件有关民生的事被解决,很是高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资阳的明天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资阳
本帖最后由 左耳@一块洞 于 2015-8-4 16:23 编辑 <br /><br />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参政意识的日益强烈,网络民意正在接近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网络意见逐渐趋向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
  “随着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网络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李佳认为,“重视和发挥网络平台的‘连心桥’作用,既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树立开放的群众工作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畅通信访维稳渠道的重大举措。”
  资阳市把网络民意分为四类。一是促发展型。网民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注,尤其是在加快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方面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二是惠民生型。群众表达各种具体困难,以谋求社会援助。一位患病的山村女教师发帖求助,最终在资阳群团部门帮助下挺过难关。与此同时,资阳以“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行动为载体,加大农村扶贫解困行动力度。三是保稳定型。通过掌握网络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实施网络问政以来,资阳群众上访量急剧下降。四是强作风型。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让各职能部门与网民面对面交流。对网民反映属实、建议合理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以网络监督为推动力,政府行政效能得以提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驻部门的法人授权率达100%、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6%。据测算,在资阳投资的综合商务成本仅为沿海地区的75%,比成都、重庆低20%,资阳一流政务环境和招商引资“洼地”效应正在形成。
  网络通四海,网络连百姓。资阳通过"书记信箱"等互动平台,网上民声成为掌握社情民意的新载体,网上信访成为化解矛盾的新模式,网民建议成为问计于民的新渠道。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时代下,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对网络互动平台的重视,对络民意的高度关注和解决,又进一步引导和塑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更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网民参政议政的激情和信心,网络参政渐成社会普遍现象,网络民意逐渐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
  统计数据也显示,一年来,网民通过“书记信箱”等平台,对资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已有300余条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而网民的来信留言也从最初的多以问题、矛盾倾诉为主,渐渐变为建设性意见为主。
  资阳网网友“少说话”指出:资阳推行的全市范围内自上而下的“网络问政”不再是“噱头”和“流于形式”,而是政府行政的必要作为,并已演变成当地政府部门的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