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7|回复: 0

[图话雄州] 不一样的简阳石桥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3 1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成都
QQ图片20200603132100.jpg

      周末,在老庚召集下,各路朋友齐聚石桥有名的“野狗羊肉汤”。从成都慕名而来的“三剑客”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那老鼎锅里翻滚的羊肉汤“咔咔”直拍,就连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店招也被装进去了。吃罢羊肉汤,和朋友们一起游石桥古镇。

DSC_0190.jpg

      石桥是民国时期“四大名镇”之一。走进沱江边的千年古镇,一排排老街沐风静立,让人心生敬意。听这里的人们说,石桥镇在久以前只是一个供往来客商行人歇脚的幺店子,“湖广填四川”时,石桥古镇热闹起来。地处古东大路要冲的石桥,是沟通川南、川北、川西的水陆交通枢纽。繁荣起来后,有大小街道十几条,因有挑水河及数条小溪穿街而过,溪上架有很多座石拱桥,所以叫“石桥”。如今的石桥镇上,仍然有几座小桥横跨东西,成为历史的见证。

_U4A0009.JPG

      走进离紧挨着成渝铁路的福建街,石桥中学巍然挺立,是古镇里的“现代派”。这是我读书和工作过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镶满了我们青春的脚印。如今,校园里的仅存的柑橘园、丁字楼和十间院,是无数桥中人美好回忆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与福建街毗邻的陕西街上,关公庙恓惶突兀,面街的雕花戏台斑驳而灰白,昭示着昔日水路要塞的堂皇与人气。木墙灰瓦安详地低矮着,这段老街有些冷清。拐角处,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低矮的门边,细心地织着毛衣,旁边放着一个旧时的小篮,篮子里装着些布条和针线卷,还有毛线团。一只老花猫蜷在高高的木门槛上,我们还未走近,她就往后一缩,钻进了屋里。在淡淡的阳光照射下,老街与老人融为一体。大家围住老人,又是问候,又是拍照。三剑客中的吴大哥蹲在老人身旁,像是回到了许久未见的母亲身边,和她拉起了家常;木哥走进了老人的家门,想要知道比这八十八岁老人更多的东西。老人面色红润,有些羞怯但不无骄傲的和我们应答着,关于“古镇”的故事和传说。以前,石桥周围盛产茉莉花。老人告诉我们,一到春天,沱江西岸的茉莉花就逐渐开放,她和周围的许多人都去为镇里的茶厂采摘茉莉花,整个春夏天,石桥街上都弥漫着浓浓的茉莉花香,她和镇上的姐妹们天天穿梭在茉莉花间,常常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茉莉花儿。看着眼前这位皮肤白皙的老人,我想,年轻时的她,该是这古镇里的那一朵最靓的“茉莉”吧。

4U4A0005.jpg

      古井边,一位老人在洗床单。我心疼地问:冷手吗?她笑了:是热的。我伸手一摸,果然是热乎乎的。啥事都喜欢尝试一下的我,和她各拽一头,拧干了那厚厚长长的土布床单。看着这么沉重的活儿在她手上,我问起了为何不让下辈人来洗。老人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情,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_U4A0026.jpg

      走在街上,我陷入了沉思。关于家庭,关于传统,关于传承,两位老人都给了我最好的解答和诠释。
      从陕西街经福建街,我们拐向了河边的宁夏街和中山街。那里有几座古老的石桥,桥边有古老的茶馆,茶馆旁边晾晒着长长的石桥高架挂面。从上世纪开始,简阳坊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简阳包子石桥面,要吃麻花草池堰。”细如银丝而又中空的石桥挂面,始于南宋,盛于元代,明清时期被指定为进献朝廷的贡品,现代则走进中南海,成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的馈赠礼品。2016年被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石桥挂面的制作,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自从“离夫”以后,朝日“打扮擦油”,结交“两个光棍”,周身“摆弄风流”,只说“天长地久”,谁知“刀切两头”。寥寥数语,一场由小麦到面条的“蝶变”,便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面粉到高架晾晒,其间有反复和面、开条、抖面等20多道工序,严格遵循百年古法的石桥挂面传承人陈锡全告诉我们,这项技艺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在如今的大机器时代,石桥挂面犹如小家碧玉,在小路上踯躅而行。

4U4A0217.jpg

      沿江的中山街是古镇最有特色的一条街。沱江流经石桥时自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回水沱,水势平稳,石桥便成为一个天然良港。这里曾是川中有名的金融、商贸中心,人称“小汉口”。江边曾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商行设置的十数个水运码头,从镇口上头迤逦而至镇尾。这里常年舟船云集,灯火满江,真可谓”红楼凭断岸,绿柳拂晴窗。花片随流至,依依欲过江”(颜续《石桥舟中》)。

4U4A0073.jpg

      茶馆里的老年人告诉我们,抗战时期的石桥最为热闹。当时的中山街通街都是商铺,街上熙熙攘攘。石桥地处抗战的大后方,算得上一方净土,安宁的环境为石桥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今天,走在这相对宽敞的中山街,看着两边的灰墙黑瓦,望着如练的沱江静静流过,我耳畔里仿佛听到南腔北调的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_U4A0037.jpg

      远看古镇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墙上的野草茁壮生长,呼呼地昭示着张家大院的厚与重。推开吱呀叫唤的木门,迈过高高的门槛,左右的厢房向里延伸,一片耀眼的亮光直透在正中的小天井里,整个院子的主次格局便陡然分明。天井上方正对大门的二楼上,突出了一个四方的台子,在天井边下象棋的老人见我们对着那亭台楼阁不停拍照,就出了声:“是那时候的戏台子嘛。”“哦!”我们恍然大悟,恨不能上楼去近距离接触那雕花亭榭和细格木窗,可惜,因年久失修,二楼已经不能住人,楼梯也早就撤除。下面,有媳妇们在谈笑,那洗榨菜的年轻媳妇,她红彤彤的手和红扑扑的脸,都和这座四合院一起,被我们定格在了镜头里。

4U4A0077.jpg

      走出四合院后门,就到了另一条大街。前行几十米,进下栅子门,这是古镇的城门。城墙古旧,但依然巍峨。门边,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手端一个大碗,坐在椅子上安然进食。见我们近了,忙不迭地要起身让座。我们赶紧地叫住,心里热乎乎的。

_U4A0047.JPG

      城门外,一株红红的三角梅攀爬而上,在门墙上怒放着。几个小孩在花下嬉戏,一张太师椅端放着,旁边一只小狗坐卧着,似在等主人归来。(文/易春蓉  图/铁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