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28|回复: 0

[雄州记忆] 源远流长!细说简阳三座代表桥的前世今生,你最中意哪座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0 13: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成都
      古往今来,河流是文明诞生的摇篮,也是文明发展的见证。沱江从城区潺潺流过,环溪河、绛溪河等河流在雄州大地蜿蜒流淌,为两岸带来生命,更带来繁衍的力量。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两千余年间简阳人民建造了很多桥,自然留下了许多关于桥的记忆和故事,一些还成为了文化记忆。
      今天,带领大家一同去探寻简阳那些有代表性的桥梁背后的文化记忆。
      折柳桥 抒发“情难尽”简阳胸怀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简州刺史雍陶所作《折柳桥》千古流传,其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将“情尽桥”改名“折柳桥”,后这座古桥被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在专著中特别提及。
      折柳桥虽是古驿道东大路一处小小的桥梁,但却是简州北上益州(成都)、长安(西安)的交通要津,具体位置在今天城区北外牌坊沟铁路桥西侧约十数米远的小溪沟上。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可以想见到,唐朝女诗人薛涛数度通过该桥游览简州名胜风光,留下“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耽耽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的诗句。
      折柳桥在简阳相当有名,据《简阳名胜》一书介绍:古时的折柳桥也是十分热闹的郊游去处。桥旁建有折柳亭,是古人送客饯别之处。当时唐王朝首都长安在北边,所以阳安县城北门叫作“朝天门”,官吏们送别客人,往往到此为尽,所以桥名就叫作“情尽”。原桥为木制廊桥,后在20世纪20年代一次交通环境改造后不在了,可对其感情丰盈的人们在川空文化广场复建为仿石材拱桥。桥是静止的,但使用它、歌咏它、观赏它的人,或用诗歌、或用绘画、或用故事不断传播它,使之文化积淀越来越丰厚,并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折柳桥所衍生的文化必将久久流传——不说再见,欢迎再来!
      如今,漫步在川空文化广场,只见镶嵌其间的折柳桥已成为市民拍照的最好景物,围绕桥留影作念的好地方。登上桥,默诵着《折柳桥》古诗,感悟那“人别心未别,到此情难尽”的心思,不觉感慨,折柳桥不失为充满诗情画意的历史风物,而它的变迁史,又是一则时代前进的生动例证!折柳桥换了新颜,更多的折柳桥在产生,沱江大桥、简州大桥、江月大桥、雄州大桥的先后修建,接通了阳光大道,续写着“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新“情难尽”故事。
      解放桥 印证城市发展的脚步
      各地都有桥,但在简阳,说起身处要道的解放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的。
      解放桥位于简阳绛溪与沱江交汇口,初名“济川”,建成于1483年秋,桥高九十余尺,直跨一百三十余尺,上为瓦屋,下垒石四墩,两端尖细。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毁于水患,万历年间重修。崇祯末年又毁于兵祸。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又毁于水,次年开工,两年后完工,改名“瑞华桥”。1784年,再毁于水,后陆续修葺。1797年,卧巨木为梁,建瓦屋一十九楹于上,易名“万安桥”。1949年12月,败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万安桥。1950年重修,改名为“解放桥”。1972年扩建桥面。2003年进行了全面改造,拆除水面部分旧石桥墩,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板桥,并在栏杆上刻绘有主题为简州八景与历史写意、建设成就和湖山园林的简阳古今风情各十二图。
      在明代,简阳的城区在今天解放桥以北的绛溪河北岸。随着解放桥的修建,在明正德八年(1513年)升县为州时,将州府迁到了绛溪河南岸,现在的政府街一带。解放桥也成了城区不断扩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历史见证。
      在修建解放桥时,还流传了许多民间故事,其中一个常被人提及:知县在修桥时,常带头到工地搬石头,并规定,凡是逢场天到县城赶场的青壮年都要义务搬运一次石头。有天,一个赶场卖棉线的青年在搬运石头后,发现放在石头上的棉线丢失。知县不忍他做好事反丢钱,让衙役在工地放一个铜钵,自己带头捐款补偿,众人见知县捐款,也纷纷解囊相助,并责骂小偷,后来工地再没出现过失窃的事。
      如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法印证,但是古人修桥时所体现的智慧却存在。古时传说“龙司水”,所以大多桥梁都要雕龙。通常桥墩是一端雕龙头,一端雕龙尾,但是绛溪水大,河水顺流,若沱江涨水,那水则会倒灌。在解放桥处,难分上、下游,桥墩上的卧龙,孰为头尾便成难题。于是先人取两全之法,桥墩两端都雕成龙头,这也成为了桥梁史上的奇观。解放桥,桥名几度更改,也遭受几多磨难,但是一直背负人们跨越江河,引领着经济的发展,连通着幸福生活。跟着车流人流来到解放桥,观人民公园美景,品西街百年凉粉,迎千年之变。
      利济桥 尽显德与善的简阳品格桥
      桥,自古以来都是德与善的化身。从三星镇利济桥就可窥见一二。说起三星镇利济桥的来历,与周鸿禧第七代后人周永昌有相当深的渊源,据他介绍:周家先祖周鸿禧作为湖广填川的第四代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下了一定的家业。在其八十大寿时,即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大家以为要大肆操办之际,他在思考如何过一个有价值的寿辰,经过深思他毅然作出决定,捐资在场镇三星护城河上建一座桥,便利乡邻。他说,请客吃饭,有劳于亲友送礼。建桥在当年农历正月初九动工,三月初五日竣工,费银一千九百余两。时任县令沈大本听说后,大为惊叹,并称赞道:“捐资独建桥梁,俾远近乡民。均资利济,属好善急公,殊堪嘉尚,所以该桥当以‘利济’命名。”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在周鸿禧的影响下,其后人多乐善好施。当然,这个品质,也在简阳得以传扬,出现了很多热心公益的乐于助人的先进典型,比如救人英雄罗家顺、“当代雷锋”庄仕华等。
      来到三星镇,见到标明“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利济桥,几丛青苔,几处风化石头,几道前人磨润的石板,悠然展示着小桥的过往,眼前恍如人潮来来去去,好不热闹,一位老者看着这场景笑容可掬。当地的居民对此桥表达了更多的喜爱,路过时总是不忘多回头看看。

1a603646e3724c5980950a8ec67a9579.jpg

      在新时代洪流中,我们就是架在其上的一座桥,踏上前人修筑的桥到达对岸,又筑起我们的桥给下一代通过。而也正是这一座座桥,把人们引向更美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