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网-简阳人的网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84|回复: 0

[雄州城事] 传承不朽的“东灌”精神 书写三新简阳新时代序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8 0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成都
      林县红旗渠,简阳龙泉山。外省遥遥相隔,内涵紧紧相连。红旗前呼,龙泉后应。前引漳河水,后引都江浪。秉承李冰治水,效法愚公移山。肇始于浩劫寒冬,竣工于改革暖春。阻力重重,起步难立项;雄心勃勃,拓荒自攻坚。土法上马,铁臂降龙。羊圈下榻,鸭棚扎营。油灯照明挖隧道,竹管通风排瓦斯。钢钎打开百里洞,鸳篼挑走亿吨泥。历时十年八月,上阵万马千军。若干无畏勇士,多少无名英雄。鏖战汗雨淋漓,捷报泉水叮咚。尾声凯歌嘹亮,插曲悲歌壮烈。民工遇难,血染枫叶;技师捐躯,泪洒雪花。剪彩犹思挂彩事,饮水不忘引水人。受益者,苍生;造福者,功臣。壮哉!龙泉意志,简阳精神也!
      ——摘自魏明伦《简阳赋》

      引言

      “龙泉意志,简阳精神也!”
      这的确是时代意志的集中体现,这的确是城市精神的高度凝聚。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龙泉山灌区工程(又称“东灌”工程)时,仍然因这种意志而动容,仍然因这种精神而感染。这是超越时代的意志,也是代代传承的精神。
      “东灌”工程是一个时代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百万雄州儿女空前团结,前后耗十年之时,群众性突击施工最多达10万余人,在册工程伤残人员2100余人,118人为之捐躯,终以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让都江堰的汩汩清泉滔滔不绝地润泽简阳的良田沃土,百万余亩农田缺水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航拍张家岩水库


      时代的记忆,精神的传承。简阳人民重绘山河的壮举,是砥砺三新简阳不断前行的意志活水,也是激励雄州儿女奋力追梦的精神源泉。在全市上下抢抓成都“东进”和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三大转型、建设三新简阳,奋力实现新时代简阳“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全新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东灌”精神仍然是“大道至简”的指引、“三新简阳”的砥砺,书写着“城山相映、人水共生”活力文明城市的新时代华章!

      1、重绘壮丽山河

      书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简阳篇章
      “天府之国仅西川,四川中东不沾边”“西泽东旱数千年,穷富分明两重天”,民谣中的“不沾边”“东旱”在50年前正是简阳的真实写照。地处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过渡地带的简阳,受夏旱与伏旱的双重影响,干旱频繁,素有“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夏旱年年见”的说法。
      民谣中的说法,对而今欣欣向荣的天府雄州而言很难想象,可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简阳而言却毫不夸张。据当时简阳县气象站干旱标准和1953—1983年系列资料分析,夏旱出现频率为61%,1968年最为严重,持续50天以上;伏旱出现频率过半,1957—1967年均持续近50天;在统计的31年中,有旱情的年份达29年,旱灾发生率为93.5%。据老一辈人回忆,干旱严重时,堰、塘干涸,库、河水枯,小溪断流,田土龟裂,豌豆死苗,胡豆枯叶,麦不出穗,很多地方无水扎秧田、点棉花、插苕种,甚至人畜用水也十分困难。
      简阳人民饱受历年严重干旱威胁,吃尽了旱灾的苦头,从抗旱实践中吸取了小型水利工程不能抗大旱的教训,首次将目光翻越龙泉山,聚焦在龙泉山西麓的都江堰东风渠上。“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成了当时百万简阳人民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夙愿。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矗立在三岔湖观景台下的水利工程纪念碑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改古代蜀地非涝即旱的历史,书写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的恢宏史诗,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两千多年后,百万简阳人民“秉承李冰治水,效法愚公移山”,立志一改“天府之国仅西川”“西泽东旱数千年”的现实,定要“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书写了百万良田“水旱从人”的崭新篇章。
      “东灌”工程的活水源泉在龙泉山以东汩汩而出的那一刻,就注定着这项重绘壮丽山河的伟大水利工程,将彻底改变简阳几千年来的干旱贫穷面貌。“东灌”工程的打通,让简阳成为遇旱有水、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自流灌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也造就了“天府明珠”三岔湖、“人间瑶池”龙泉湖(石盘水库)。
      如今看来,“东灌”工程既是简阳壮美历史中的恢宏篇章,也是至美人文中的精神碧玉,更是秀美风光中的璀璨明珠。在天府雄州的岁月长河中,“东灌”工程的精神光亮不曾褪色,也将始终照耀新时代简阳前行的路,指引我们砥砺前行、奋勇追梦。

      2、不负青春芳华

      十万“愚公”打通龙泉山引来都江浪
      “土法上马,铁臂降龙。羊圈下榻,鸭棚扎营……历时十年八月,上阵万马千军。若干无畏勇士,多少无名英雄。”魏明伦所作《简阳赋》中关于“东灌”工程的恢宏书写,生动再现了十万简阳“愚公”齐上阵,团结一心“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壮阔场面。
      “大家自带干粮和锄头、扁担、箢篼等工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荒山野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缺少机械,就靠人凿肩扛,人工搬运,场面十分宏大。”朱亮兴回忆道,当时大家都憋了一股劲,无论如何要早日把“东灌”工程建成,将简阳缺水的千年之困甩进历史长河。
      现年71岁的朱亮兴在“东灌”工程建设中,长期担任石板营英明连一排记分员,先后投身南干渠、江源渠、三岔湖水库、石盘水库等项目建设,协助三岔湖水库移民搬迁等工作。谈到在修建过程中受伤和牺牲的开山者时,朱亮兴总是眉头紧锁地叹道:“他们永远值得怀念和铭记。”
      从朱亮兴的回忆中,约略能够想象当时的悲壮场景。而在“东灌”工程建设者、记录者施建新的记忆里,有两个场景至今令他难忘。其中一个场景是——张家岩水库导流隧洞建设中的一天,放炮后,牺牲者的遗体从他身边抬过时,比方桌还大的一块巨石上还流着牺牲者的鲜血,被其救下的工友在那儿放声大哭。另一个则是——“天还不亮啊,我确实太饿了,可能家里的老父老母更饿。”这就是当年睡在天穿地漏的工棚里民工的真实写照;“中午12点还没有到啊?这钟走得太慢了,我的肚子唱‘空城计’了。”这就是“东灌”工程工地民工的日常生活。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东灌”工程老照片


      施建新于1970年10月到张家岩水库建设工地,编制在平泉营当电工,后又在营部做过文秘和宣传工作,参与编辑《七营战报》,又是工程指挥部办的《工地战报》的特约通讯员。他说:“十万开山者不怕流血牺牲,长住在山沟坡岭,餐风饮露,顶烈日,斗严寒,克服重重困难,用双手和智慧、科学加汗水,建成了润泽万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龙泉山张家岩引水隧洞


      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朱亮兴和施建新不约而同地用同样的方式记录着这段悲壮恢宏的历史。2007年,朱亮兴从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龙泉山灌区管理处建筑工程公司退休后,开始撰写关于“东灌”工程建设的系列文章。施建新则写成报告文学《追梦龙泉山》,用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反映“东灌”工程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一批批建设者的成长命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万“愚公”不负青春芳华,打通了龙泉山、引来了都江浪,用智慧和血汗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凝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东灌”精神。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记者探访“东灌”工程故事


      3、一江碧水长流

      浩浩岷江水穿越龙泉山润泽千万家
      水声哗哗,奔腾而下。风光秀丽的大山深处,掩藏着一池湖水。6200多米的隧道穿越龙泉山脉,连接岷江河水,对着L型的蓄水库猛一张口,凝聚几代简阳人梦想的“幸福水流”喷涌而出,为22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了无限希望和美好憧憬。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0年。这年,大旱。
      “那年连续两个月连晴高温,几乎一滴雨都没下。”五指乡村民苏玉明回忆道,土地的裂缝都可以伸进去一个拳头,干玉米粉成了大家的口粮。面对栽种不下、旧粮告罄的无奈现实,绛溪河支流两岸的新龙乡和五指乡村民更是绞尽脑汁地上演“抢水大战”。新龙乡位于五指乡上游,五指乡村民常年只能用到新龙乡村民抽剩的河水。“他们的抽水机不响了。”听到这样的喜讯,苏玉明和其他村民立马抬出“家伙”,大步流星地往河边赶,要抢在他们机器修好之前把水抽了,不然就没水用。
      “由于用水困难,靠天吃饭,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娶不到媳妇。”直到1973年9月底,张家岩水库建成受益,彻底改变了苏玉明的家庭条件。1974年,苏玉明种植了20亩粮食,获得丰收,也是那一年,26岁的苏玉明如愿娶到了媳妇,收获了美满的家庭。
      “在未修建‘东灌’工程前,农业耕作一般是旱地一年两熟,田一年一熟。1973年灌区开始通水受益,一季田变为了两季田,小麦、水稻、油菜和棉花等主要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量均成倍增长。”如今,年过七旬的苏玉明和老伴在家打理着5亩果树,其余土地全部流转,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过50年历程,浩浩岷江水穿越龙泉山,仍然润泽着这片土地上的千万人家。每年春季,从各地赶来樱桃沟旅游区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这让当地果农欢喜不已。老君井乡村民付世茂便是其中之一。
      在现年62岁的付世茂记忆里,由于水源缺乏,家里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东灌”工程引来了岷江水之后,全乡开始种植樱桃。“由于水源丰富,我们的樱桃又大又甜。加上‘一乡一节’的打造,这些樱桃根本不愁销路。”付世茂欣慰地说,今年他家的樱桃销售收入超过12万元。伴随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付世茂还开起了农家乐。今年简阳市第十三届樱桃节期间,他开的农家乐挣了10万元。在付世茂看来,正是“东灌”工程的源源不断流来的生命之水、生存之水,才让穷山沟变成了如今的金坳坳。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樱桃沟村民修枝


      “龙泉山灌区3座大中型水库建成蓄水后,三岔湖、石盘水库两大人工湖因地处龙泉山东麓山脚,以4万余亩的宽阔水面,融山、水、岛于一体的自然景观,紧邻成都和成渝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水面、岛屿为重点开发旅游业,成为了极具发展潜力的山水型休闲度假旅游区。”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龙泉山灌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东灌”工程陆续建成后,充分利用灌区引蓄的水量、水能,积极发展以电、渔、林、游、建为主的综合经营,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江碧水长流,润泽良田无数。如今的成都“东进”战略就像当年的“东灌”之水,润泽雄州大地、福至百万市民,在城市发展格局的“千年之变”中,饮水思源、抢抓机遇,奋力书写三新简阳崭新篇章成为“东灌”工程新的时代象征与历史使命。

      4、展呈时代精神

      简阳规划馆面向市民讲述“东灌”记忆
      “今天我们刚刚接待了来自甘孜州德格县的客人,参观了龙泉山灌区工程展厅。”简阳规划馆新布展的龙泉山灌区工程展厅面向市民免费开放以来,生动讲述“东灌”记忆,展呈“东灌”精神,凝聚推进三大转型、建设三新简阳强大精神合力。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市民参观“东灌”工程主题展区


      叮咚叮咚的凿壁声和水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来自贾家镇的参观者刘女士说:“我的爷爷、外公都是参与‘东灌’工程的建设者,当时主要负责张家岩水库修建,现如今看到张家岩水库已经成为我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没有当年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如今四川水利发展史上的‘东灌’奇迹。”
      “千军万马上龙泉,快快打通龙泉山,喝令岷江过龙泉,岷江银水穿山来。”“两路大军,对面开战,同心合力战龙泉。隧洞深处,三年苦干,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凿穿龙泉三千丈,引水灌良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震惊世界的奇迹,是我们来创建。”《六千米隧洞全线打穿》、《快快打通龙泉山》等一首首“龙泉山战歌”回荡在龙泉山灌区工程展厅内。LED屏播放着一幕幕开凿隧洞的老照片,一位年纪稍大的市民不由自主地驻足在屏幕前良久观看,口中不时随着旋律哼唱着“水利战士紧握手、排炮隆隆报喜来……”打听之下,得知他是当时的参建者之一,他介绍道,“龙泉山战歌”大部分是由当时的工程宣传队根据真实场面和故事集体创作而成的。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a7d7ea2d14a1497fb2030c599a837703.jpg

简阳规划馆龙泉山景区灌区工程展厅内景


      简阳中学原党总支书记、副校长陈永乾,最让他怀念的是“东灌”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美历史,最让他感动的是“东灌”那种战天斗地的强大精神。他曾多次提议将“东灌”工程搬进简阳规划馆,如今他的愿望成真,欣喜不已。“‘东灌’工程是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的无穷力量。”陈永乾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简阳人,是‘东灌’精神的受益者和崇敬者,如今简阳规划馆将‘东灌’精神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就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形象塑造和精神传承的生动表达,更加能够激励今天的雄州儿女们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魏明伦先生在《简阳赋》中将“东灌”精神与林县红旗渠精神相提并论,抒发“‘东灌’工程是一部堪与红旗渠媲美,震惊中外的水利华章”的赞叹。“历时十年八月,上阵万马千军,若干无畏勇士,多少无名英雄,鏖战汗雨淋漓,捷报泉水叮咚……受益者,苍生;造福者,功臣,壮哉!龙泉意志,简阳精神也。”魏明伦将这段历史以赋的形式呈现在简阳人民面前,令人读之感动涕零、精神振奋,为百万雄州儿女更好了解“东灌”历史、传承“东灌”精神提供了堪登大雅之堂的范本。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敢让山低头、水让路的“东灌”精神指引下,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的天府雄州和简阳人民,抢抓成都“东进”机遇、谋划城市“千年之变”的势头更加强劲,创响“四张城市名片”的信心更加坚定,建设三新简阳的决心更加豪迈。
      来源:简阳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黑屋|手机版|雄州网 ( 蜀ICP备10022193号-9

Copyright 2015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